马德兴讨论中国足球选择教练的问题:如果不弄清楚几个关键因素,选择教练就难以成功_中超直播

07-24 10:34

7月24日讯 据《体坛周报》记者马德兴的报道,再次探讨了中国男子足球队(国足)选帅的话题。

首先,对于首次选帅时制定的“八大标准”,记者指出,中国足协真正自主选帅的起步可以追溯到2002年世界杯结束后。这次选帅展现出前所未有的认真态度,国家体育总局也曾针对高层指示进行了一次深刻的反思和批判,足协随后召开了四次会议,广泛征求意见,最终确立了新任主帅的八项标准。这八项标准涵盖了人品、水平等多个方面,显示出中国足协在选帅上做出的努力。然而,时至今日,翻阅中国足协最近几次的选帅公告,我们可以发现,列出的标准与首次选帅基本相似,似乎没有实质性的突破。

虽然这八项标准在某种程度上回答了“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教练”的问题,但由于它们看似精准,实际却有些模糊,未能涵盖指导思想及战术理念等关键因素。当前国足到底应采取何种踢法仍未明确,这导致了长时间的技战术不断变化。从佩兰带队晋级2015年亚洲杯八强至今,国家队经历了十任主教练的更替,各种风格和战术要求也在不断变换,队伍技战术理念缺乏一致性。

理应,中国足协应当明确需要何种主教练才是顺理成章的事情。然而,如今连最高管理部门都无法给出清晰权威的回答,责任最终指向了中国足协。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,负责决策的部门中充斥着非专业人士,决策时依旧以行政思维为主,缺乏足球专业视角。这一次,足协计划由外聘的技术总监负责国家队主教练的选拔工作,相较于以往各部门负责人自行操办,这是一个积极的变化。

其次,关于“谁来选帅”这个问题显得尤为重要。对球迷而言,他们唯一且最根本的期望,就是找到能够带领中国队晋级世界杯的主教练。这也是米卢为何受到球迷推崇的原因。相反,除里皮外,其他主教练几乎都被视为“水货”,因为他们没有带领球队打进世界杯。因此,公众对中国足协的批评并不奇怪。

外界对足协选帅标准的关注度很低,但更重要的是,经过多年的变革,中国足协依然未能找到合适的人选。领导层的频繁更换导致合作关系难以稳定,最终依赖经纪人来牵线搭桥,这并非长久之计。在选帅过程中,核心问题在于决策者的个人好恶。这种现象在中国足球中屡见不鲜。例如,在卡塔尔世界杯预选赛期间,足协领导与球队回国后竟然不知主教练已更替。而在近期的选帅中,即使设有专家评审小组,本土教练的意见也常常被忽视,导致很多优秀的候选人未能最终入选,而外界对此也进行了广泛的质疑。

相比之下,日韩足协在选帅时多由专业人士负责,尽管也会夹杂各类意见。希望这次中国足协能够在技术总监的带领下,明确选帅责任人,解决以往存在的问题。究竟会产生何种效果,关键还需时间的检验。

中国男足免费观看_中超免费观看_足球免费观看_中国男足高清在线_中超高清在线_足球高清在线